close

 

undefined

一路走來都是從事設計相關學習
從高中美工、數位媒體設計到設計運算所
設計運算所是個很新穎的設計科系名詞,究竟是設計?還是運算?
在我們系所很攏統的分為程式互動與商業設計的多媒體,對於運算的解釋上似乎沒有特別的注重,只有一位我尊崇的老師曾經說過認為對設計運算的定義:
「設計運算所就是要試著運算設計邏輯,開發能產生設計的內容軟體或某種程式功能」
舉例如logo的設計,當選擇符合該對象的形象圖形、顏色與元素後,透過運算,一鍵產生多個排列組合完成的logo設計的樣式以供選擇。


這個概念一直放在我心上,尤其出社會工作後,設計在供給與需求上確實產生了一種能夠邏輯化、系統化的方式,讓我更認定了設計運算是真的可行,以下舉了些例子。

大眾印象如:
綠色節能
1.顏色:綠色、白色、藍色
2.元素:綠葉、草地、地球、太陽能板

智能生活
1.顏色:藍色、白色、橘色
2.元素:地球、曲線、人型、大腦、燈泡


設計原理如:
1.黑底反白,白底反黑
2.文字要再雜亂背景增加辨識度,解決方式為增加陰影、增加白框或黑框、加粗字型
3.文學類用較淺色調、強調深度用深色調
4.主標>副標>內文
5.選擇大家能接受看起來有設計感的通用字型


因為設計師通過每次case的學習,漸漸了解業者與大眾期待與需求,加上不同文案的搭配排列組合,很快的一張大家可以接受的版面就會產生,且通常過案機率很高!在這類商業應用中,我稱之為快速設計或套版設計。

當商業設計不再強調自我設計主張,大多為了滿足業者的既有映像與期待,然後業者需求又有跡可循,那麼電腦的設計運算便真的可能實現,也就是說甚至連設計這類需要創意與美感的感性需求工作都將會被電腦取代!

這陣子的相關報導便有這類的案例: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7/04/28/alibaba-ai/

《雙 11 期間的 1.7 億個 BANNER,都出自阿里的設計人工智慧「魯班」》
能夠想像1.7億的banner如果是設計師來製作需要花多少時間與人力嗎?
別說設計發想和時間,就光是審稿、退件與修改的來回時間就可能很難在一年內產生1.7 億件設計。

代勞工作由電腦取代對人類而言是件好事,人生本來就不是為了勞務性工作浪費自己生命,當設計淪為代勞且設計又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那麼從事設計產業的夥伴或正在學習設計的朋友真的要思考一下往後方向,如需人性溝通的整合、決策與內容企劃進修與學習,才能從中脫穎而出。

arrow
arrow

    ky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